在U16女篮亚洲杯小组赛第二场较量中,中国女篮再次遭遇与日本队的激烈对决。这场比赛的进程与早前亚洲杯半决赛如出一辙,中国姑娘们在上半场都展现出了不俗的竞技状态,甚至一度掌握比分优势。然而令人遗憾的是,两场关键转折都出现在第三节,中国女篮均在这一节遭遇崩盘。
回顾亚洲杯半决赛,中国女篮虽然成功限制了日本队核心田中心的发挥,半场结束时仍保持2分领先。但第三节突然崩盘,单节14比24的悬殊比分让球队彻底失去主动权。同样的剧情在U16赛场上重演,中国女篮上半场与对手缠斗仅落后3分,却在第三节被对手打出24比12的进攻高潮,再次陷入被动。
这两场失利暴露出中国女篮在关键节点稳定性不足的致命弱点。半决赛中,田中心独得27分成为胜负手;而在U16赛场,日本后卫竹内美也12投8中高效砍下23分6助攻,成为比赛主宰。这位身高仅1米61的日本后卫展现出惊人的灵活性,不仅贡献2个前场篮板,更以出色的反击速度和投篮命中率彻底打穿中国队的防线。
展开剩余49%
中国女篮在后卫线上的短板由来已久。自传奇球员苗立杰退役后,球队始终未能培养出具备国际水准的控卫人选。现任主帅宫鲁鸣在亚洲杯后不得不启用中生代球员李缘,这一决定引发诸多争议。但现实情况是,若不使用李缘,球队只能冒险启用缺乏大赛经验的年轻小将。
值得注意的是,日本队两位爆发性后卫田中心和竹内美也的身高都不占优势。特别是1米61的竹内美也,凭借出色的篮球智商和敏捷性完全弥补了身高劣势。相比之下,中国后卫在得分能力和组织串联方面的不足暴露无遗。宫鲁鸣在赛后对李缘的批评,更多是源于对球员未能发挥应有水平的失望。身高1米72的田中心仅比李缘高出2公分,但两人在关键时刻的得分能力和比赛掌控力却存在明显差距。
这两场失利为中国女篮敲响警钟,如何在关键比赛中保持稳定性,特别是提升后卫线的攻防能力,成为教练组亟待解决的课题。球队需要从这些失利中汲取教训,尽快找到应对日本队快速灵活打法的有效策略。
发布于:福建省